梵客集團董事長李靜接受媒體專訪:一切圍繞用戶
點擊:0 時間:2024-10-21來源:梵客家裝
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”被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務。近日,梵客集團董事長、梵客家裝創始人李靜先生接受了樂居財經的采訪,成為本期【見地】對話嘉賓,就其特別推出的“新質品牌訪談錄”系列,關于探尋企業增長的新思路、新戰略和新模式展開探討。
一說到湖南人的性格,“恰得苦、霸得蠻、耐得煩”這9個字就會脫口而出。
李靜身為湖南人,骨子里也帶著這股勁。
普通家庭長大的李靜出來創業,當時手里沒有多少資金,做家裝生意選擇從天津開始,創業成本相對低些,后來轉戰北京。17年摸爬滾打,梵客已成為中國家裝行業領創品牌,作為梵客集團董事長的他,還保持著初創業時的激情,也像當初那樣一直在一線。
“我是一個沒有太多生活時間的人,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公司。”熟悉李靜的人常叫他“工作狂”。這么多年一直如此,李靜的身體都形成了一種工作機能:不干活就不自在,一休息就會生病。
在《康熙字典》中解釋“梵”這個字,用“木得風貌”來形容,將其類比樹木在風中搖曳的姿態,“梵”有種帶著隨風而動、自然而然的純凈與清靜。這和當初李靜給梵客取名的用意很相通:為了給用戶一個內心清靜的家。
“木得風貌 客至如歸”是為“梵客”,而靜水流深,踏踏實實做事才能讓事業更加長久。秉承著這樣的想法,李靜一直在一線,如此能更真切地聽到消費者的聲音,也能明白用戶需求,他直管兩個部門:一個是客服部門,一個流量部門,這兩個部門是能夠清楚了解用戶痛點和爽點在哪里、是開發符合用戶需求產品的關鍵,梵客推出的整裝產品、整體解決方案都是李靜親自研發的。
貼合用戶需求才能獲得增長機會,即使在大環境偏冷的情況下也冷不到有真本事的人。“梵客每年業績都在以不低于50%的增速發展,今年也一樣,主要原因是梵客在北京做的80%以上都是老房,注重口碑維護,老帶新是我們重要考核指標的其中一項。”
品牌打出名氣,對資本的吸引力也是越來越大,想要投資梵客的不在少數,不過李靜內心有個堅持:企業沒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,還是先過苦日子。“過苦日子的時候,每天算著賬過日子,每一件事你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些。”
就是這個過苦日子的李靜,前段時間在北京奧體中心附近開了個26000平米的梵客家居生活體驗館,有“京城第一店”的雅稱。要知道,梵客沒有融過資,純靠自己內部資金運轉,尤其是在今年行業大喊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”的背景下,這樣的開拓之舉也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。
開大店是李靜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策。“現在整裝頭部公司基本上已經成了建材產品的第一渠道,它們急需開拓這樣的渠道,把更大的力度給到這些整裝頭部公司,最直觀的就是公司采購成本下降。”李靜解釋道,兩個大店對梵客來說是比較良性的,現在十里河、奧體中心南北兩個店都能輻射到各自周邊區域的裝修需求。
一個光腳的走到今天的規模,李靜每走一步都是深思熟慮后才落子。他說,在北京開完這個大店后,三年內,不會在市區有這種計劃。如果明年業績規模達到預期,會開始下沉郊區市場。
深耕單城是梵客的務實戰略,但隨著發展的步伐,梵客走出北京已提上日程,李靜透露到,待做到一定規模后再考慮下一個城市。
以下是樂居財經與李靜對話精選:
“家裝行業沒有巨無霸,現在是群雄爭霸階段。”
樂居財經:上游房地產市場的變化,對家裝市場有什么影響?
李靜:作為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,相對來說肯定會波動大些,但是現在大環境的波動僅限于新房市場占比大的城市,像北京這種以二手房為主導的市場,其實波動沒那么大。梵客每年業績都在以基本上不低于50%的增速在發展,包括今年也是一樣的,主要的原因是北京我們做的80%以上是老房,老房又分兩種,一種叫老破小改造,一種是二次交易所產生的全屋翻新改造。
樂居財經:在北京有很多做整裝的家裝企業,這個市場會不會出現容量飽和?
李靜:據不完全統計,北京大概在800億左右的一個市場容量,但現階段頭部整裝公司市場占有率其實并不高,粗略估計加在一起約20%-30%之間,說明市場本身空間還很大,它的容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。其實目前家裝行業還沒有巨無霸,現在是一個群雄爭霸的階段,每個地方都有幾個龍頭,也就是區域性龍頭,但我估計未來3-5年可能會形成全國性的龍頭。
“自己雞蛋里挑骨頭”
樂居財經:在這些做整裝的企業中,梵客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么?
李靜:梵客一直是圍繞用戶的需求在做事情,堅守初心,不受任何外界干擾。我們的整裝產品都是我親自研發的,產品研發來自于對用戶需求的調研。公司創建至今,我直管兩個部門,一個是客服部,一個是流量部門,就是客源的部門。通過客服部可以知道用戶的爽點和痛點在哪里,用戶吐槽的點就是你產品改進的點。所以我一直在一線,能了解用戶需求,開發用戶需求的產品。比如我們新推出的“七宅一生”,不純講風格,而是講人生的7個階段,7種生活居住方式。
樂居財經:裝修跟人打交道,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事,管理客服部,有沒有給您帶來觸動或思考?
李靜:自己雞蛋里挑骨頭,把客戶服務做得更精細,打造專業團隊,我們叫交付特種兵,全產業化特種兵作業。
樂居財經:交付特種兵的成果如何?
李靜:建立交付特種兵機制,按最高標準做交付,我們是以點帶面,我的想法是:點做好了,奏效了再擴大區域。目前這種有交付特種兵的區域,已經占到了我們工地的30%,到年底計劃要擴大到60%。
樂居財經:為達到客戶滿意度,梵客還有什么機制?
李靜:我們有兩個指標,一個叫絕對工期指標,就是合同工期之內竣工;第二個指標是老帶新,還有一個關鍵滿意度。明年我們只有一個指標:所有客戶做竣工儀式,能夠接受我們的采訪,講述裝修經歷,為我們代言。我覺得沒有動作的滿意都是虛的。
“整裝是趨勢,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”
樂居財經:消費降級,對家裝的預算在減少,對企業的波及明顯嗎?
李靜:你說的這種是存在的,尤其別墅用戶和超大平層用戶,原本可能會找專業做別墅的裝修公司,現在也會到梵客來,這種占比大概在15%-28%。所以市場的變化,對我們這種產品性價比較高的頭部整裝企業影響并不大。整裝是趨勢,而且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。
樂居財經:今年很多家居企業說日子過得挺難的,梵客在這時候開大店,是如何考量的?
李靜:頭部整裝公司基本上已成為了建材產品銷售的第一渠道,以前工程渠道是第一渠道。為了拓展渠道,他們把很大的力度放在我們的這些整裝頭部公司。廠商會給我們更大的支持力度,通過規?;蠓档筒少彸杀?,同時材料商的入駐也能分攤掉部分店面成本。所以,就算開兩個大店,從經營狀況上對我們來說是比較良性的。
樂居財經:為什么會選在奧體中心附近?
李靜:出于戰略需求。原本在北邊我們沒有店,區域市占率偏低,而北邊二手房交易相對來說比南邊活躍一點。
樂居財經:大店布局還有在選址嗎?
李靜:最起碼三年內不會在市區有這種計劃,明年達到我們的業績規模之后,會開始做另外一個事情,下沉郊區市場,也會根據郊區的市場單獨研發產品。
樂居財經:梵客會出走北京嗎?
李靜:我們并不想開很多城市,但是要深耕每一座城市,把每個城市做透。
“最終想做一個賦能型平臺”
樂居財經:梵客注冊的名字里有“科技”二字,是有打“科技”概念的想法嗎?
李靜:這和我出身有關,我是學計算機專業,當初梵客也是最早做互聯網家裝的,現在已經升級到數字化,全鏈條數字化管理,未來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家居科技的平臺,成為行業的賦能型平臺,然后把我的數字化管理系統賦能給其他裝企,這個是我的一個終極目標。未來我可能會是三條線,一條直營線,一條加盟線,一條平臺交易線。
樂居財經:現在梵客有加盟嗎?
李靜:暫時沒做,我認為招商體系是很簡單的,服務商體系是很難的,所以我們服務商體系沒完善之前,不能保障我們的服務商能通暢運營之前,這個事情先不動。我們每年拒掉的加盟商有上百個。
“資本對企業起助推作用,不解決生死問題。”
樂居財經:關于資本方面您有什么想法?
李靜:企業沒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,我不拿資本的錢,我先堅持過苦日子。過苦日子的時候,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些,每天會算著錢或者說算著賬過日子。梵客是北京唯一一家沒有融過資,純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走到現在這樣規模的頭部裝企。未來達到一定規模之后,可能會考慮通過資本加速發展。
樂居財經:純靠自己力量,資金壓力會不會更大?
李靜:資本是能起到助推作用,但是資本不能解決我的生死問題。我們有大量的資金沉淀,我還有不動產的沉淀,而且我也沒有一分錢的貸款,唯一的投資是產業工業園,如果真要有資金需求,我也可以隨時把我的土地證房產證變成資金。
樂居財經:公司現金流好嗎?
李靜:公司的現金流非常良性。越是市場波動的時候,我們給合作伙伴的結賬周期會縮短。現在梵客的結賬周期是最短的,并且及時度是最快的,從來沒有過延期。
樂居財經:您怎么看待外來者進入家裝市場?
李靜:他們在短時間之內是沒有優勢,因為這個行業的鏈條很長,交易只是一個開始,交易之后它有大量的服務,服務鏈很長,壓力很大,不管誰進來,至少要經歷2-3年的磨合期,磨合期如果沒問題,才能存活以及才能有所發展。
梵客看似保守的經營之道,讓它在環境突變的時代很好地活了下來,這背后其實是對用戶需求的不敢懈怠,對初心的堅守。就像李靜說的,我一個光腳的走到現在的規模,不受任何外界干擾,專注研究用戶需求,讀懂用戶,讀透用戶,才能走得長遠。
-end-